Tuesday, April 10, 2018

戴苗强 中美“贸易战”下美国的真正诉求和中国的历史性机遇 [Sino-US "Trade War": American Aspirations and China's historic opportunity]








(Pix © Larry Catá Backer 2018)




Reposting a very interesting essay posted to the blog site of the Foundation for Law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written by 戴苗强 (Miaoqiang Dai) (Penn State MIA expected 2019) who also head's FLIA's OBOR project.  戴苗强   中美“贸易战”下美国的真正诉求和中国的历史性机遇  [Sino-US "Trade War": American Aspirations and China's historic opportunity] that suggests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issues from a perspective rarely considered by Western analysis.


中美“贸易战”下美国的真正诉求和中国的历史性机遇

戴苗强

法律与国际事务学会 “一带一路”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



首先让我们通过几个重要的时间点,了解一下中美贸易争端的硝烟是从何而起、又如何愈演愈烈、而今又似乎要冒出降温苗头的。

1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经总统特朗普批准,美国将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201条对进口洗衣机和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保障性关税。

3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了美国商务部所作的对美国从国外进口的钢和铝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的提议,该决定从3月9日生效。

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些商品主要包括航空、科技和能源行业的零部件。

4月2日,中国对进口自美国的价值3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水果及其制品、干果、酒和钢管等120项商品加征15%关税,对猪肉、再生铝等8项商品加征25%关税。

4月4日,美国政府依据其301调查结果,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1300余种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共涉及500亿美元的中国对美出口额。当日下午,中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同样涉及美国对中国的500亿美元的出口额。

4月5日,特朗普再度发表声明称,他已经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根据“301”调查考虑是否再额外对价值1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意味着可能有总价值高达1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在进入美国市场时面临惩罚性关税。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随即强硬回应,称将毫不犹豫,进行大力度反击。

4月8日上午,特朗普总统在推特发文称不管贸易争端如何发展,其与习近平主席将一直是“朋友”,中国将“降低贸易壁垒”,中美贸易关税将变得“对等互惠”,并且“双方将就知识产权达成一致”。人民日报在4月9日凌晨发文于人民网,从“强制性技术转让”角度切入,反驳美方301调查中对中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指责。

这场在世界第一和第二两大经济体之间你来我往的交锋已经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在短短数日内多次大跌,许多观察者甚至已经开始担心恶化的中美经贸关系将重创刚刚复苏的全球经济。的确,在当今这个高度全球化时代,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涉及数千亿美元的“贸易战”一旦开打,不仅是双方将两败俱伤,世界经济的其他参与方也很难独善其身。爆发“贸易战”毫无疑问是个坏事,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因为爆发的概率极小,而美方提出的咄咄逼人的关税计划是短期的、战术性的,其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在“美国第一”指导思想下希望与中国重构经济关系的强烈诉求。这对崛起中的中国来说自然是一个巨大挑战,但长远来看,特别是对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来说,倘若把握得当,趋利避害,也不失为一个历史机遇。



1. “贸易战”是短期的、战术性的而非长期的、战略性的

首先,作为上述判断的基础,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贸易战”并没有发生且实际发生概率极小[1]。这次所谓“贸易战”实质上只是以中美双方关税政策计划的宣布表现的短期贸易冲突,本质上仍是战术性的摩擦,而非长期的、战略性的贸易冲突。2017年,美国是中国除欧盟外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美国除加拿大外最大贸易伙伴,尽管两国存在贸易不平衡现象,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美将毫无疑问仍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美经贸关系仍将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

从长远来看,保持双边贸易的稳定健康发展是符合中美双方的根本利益的,正如前财长、现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所指出的,“中美是命定的夫妻”,是对手,但也是伙伴。特朗普在4月8日发布的推特中所称“中美两国都有美好的未来”也暗示其并不希望破坏中美经贸关系,因为这事实上也将损害美国利益。

从技术上来说,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特莱希泽已经明确回应称特朗普总统宣布的关税政策没有任何一项会立刻生效,并称生效前将有六十天公示期以征求各方意见,今年六月份之前或不会开征关税。中国4月4日所发布针对50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方案也没有确定具体生效时间,相反,“最终措施及生效时间将另行公告”。

如上文所述,此外美国”贸易战”策略的战术性十分明显。在明知关税战开打的严重后果的情况下,美国大张旗鼓列出加税清单并开出60天窗口期,此外还一边放着狠话一边表示谈判存在希望。事实上,特朗普在4月5日通过推特发布的一千亿额外征税计划甚至都没有说清楚是税基还是总税额(其原文为“额外一千亿美元关税”,后来白宫官员解释称总统的意思是价值一千亿美元的商品)。4月9日,看到自己言论已经激起中国方面剧烈反应,特朗普马上发布推特降温,表达其对中美双边经贸谈判的开放态度和积极预期,为握手言和留下余地。这些谈判技巧对于商人总统特朗普来说可谓是驾轻就熟了,目的无非就是为自己在谈判桌前争取更多余地。中方的回应也是直指痛处,点到即止,言辞强硬的同时又为谈判留下空间,中美战术博弈怎一个精彩纷呈。

事实上,对美国国内外面临的压力稍加联系也可发现此次”贸易战”其背后还有有多重因素支撑。特朗普执政已有一年有余,期间其竞选承诺兑现遭遇种种困难,当下亟需拿出政绩以应对中期选举并为准备连任竞选打下基础。咬住中美贸易赤字这一简单概念大做文章,挥舞关税大棒大打”贸易战”无疑是转移执政压力,争取选民认可的有效方式。另外特朗普也声称当前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贸易体系对美国是不公平的,退出TPP的美国俨然已经没有了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空间,而与中国的”贸易战”则是其重塑其双边国际经贸关系的重要手段。此外,平昌冬奥会后朝鲜半岛局势进展飞速,中朝关系迅速回暖,韩朝领导人对话在即,地位略显边缘化的美国在此时大搞”贸易战”难免有争夺注意力和话语权的嫌疑。



2. 启示:“贸易战”背后的美国诉求

特朗普自从参与总统竞选以来就一直高呼边境建墙等保护主义口号,执政后更是明确以“美国第一”作为施政纲领。遏制中国崛起是 “美国第一”原则在政治战略上的表现,而在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中争取最大经济利益是“美国第一”原则在经济上的表现。此次美国发动”贸易战”的主要目的毫无疑问是表达“美国第一”的政治经济诉求,即要在中美经贸关系中重新定位,把美国的利益最大化。

从表面上来看,特朗普发动此次”贸易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美商品贸易巨额逆差问题。然而稍加分析便可知,仅仅通过关税来减少逆差虽然短期有效,但终究不可持续。事实上,”贸易战”的目的还是为了通过关税保护和发展国内制造业,通过进口替代甚至扩大出口来缩小贸易逆差。这一政策思路依然是与“美国第一”的战略一脉相承,其从战略层面上看就是美国的“一带一路”,但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走出去不同,特朗普的“美国第一”战略是要吸引制造业回到美国,创造就业,带动经济增长。

有部分声音从政治博弈的角度看,认为美国挑起这次”贸易战”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遏制中国的崛起,这种观点不无道理。的确,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的冲突必然是不可避免的,冲突最后导向贸易上的修昔底德陷进也并不是不可能。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的是,中国之外的许多国家也都受到了美国单方面的关税政策影响,经济受损严重。韩国甚至已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其希望暂停对部分美出口韩国商品暂停关税减让并拟对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尽管中国受到影响最大,但美国的”贸易战”针对的并非仅有中国,因为务实的特朗普在经济问题上已经跳出了为了反对中国而反对中国的冷战思维,商人出身的他关注的还是“美国第一”的利益。

中美经贸合作虽偶有摩擦,但总体趋势还是长期向好的。建交以来,中美双边货物贸易增长了两百余倍,双边累积投资已经达到1700亿美元,双边经济利益交融已经十分深入。历史证明,中美经贸合作健康发展的基础在于互利互惠,其根本还是在于互相尊重利益诉求,平等协商。当下美方通过”贸易战”这一激烈方式表达了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不满,中方在据理力争,沉着应对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美国作为贸易伙伴的诉求,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找到双方利益最大交集,通过协商谈判解决贸易摩擦,否则你来我往的关税战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对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



3. “美国第一”战略中的中国机遇

正如人民日报4月9日所发评论文章而言(《美国为何热衷晒“贸易焦虑”》,驻美国记者 胡泽曦 张梦旭),美国当下所表现的焦虑体现了其对贸易政策的扭曲认识和在世界大势面前的不负责、不自信。美国将其对外贸易逆差视作其“吃亏了”并将其归咎于贸易伙伴,没有认识到其贸易结构失衡的根源在于其国内消费奇高而储蓄不足的经济结构失衡,此外在消费旺盛的基础上,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所造成的贸易逆差倾向也是一大原因。当下,全球化与全球经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以中国为代表的的新兴市场的崛起与美国自身相对实力的衰落让美国产生了明显焦虑。特朗普的标志性单边主义、孤立主义的短视政策倾向是运用其优势地位为自己谋求最大化利益的选择,也表现出了其在面对世界格局重塑时的无担当、不自信。

在贸易问题上,美国的扭曲认识和混乱的政策意图已经在全世界树立起了一个多边贸易规则破坏者形象,其盟友韩国欧盟等都纷纷指责其对全球自由贸易体系造成的冲击。此时,中国严格按照多半贸易规则处理纠纷,理性克制、据理力争,则可以实际行动做到成为世界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系的重要力量,最大程度地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刚刚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承诺:“中国的开放的力度将更大,惠及世界的程度会更深”,这与正匆匆关紧自家大门的美国相比,更是体现出中国正成为“全球治理的守卫者”和“开放贸易体系的火炬手”。

就中美双边贸易而言,中国应清楚认识到特朗普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和激进政策言论背后的“美国第一”利益需求,跳出对抗思维,从实际操作层面找到两国互利互赢的最大利益交汇,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打造可持续的双边经贸关系。在特朗普政府在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所提出的诉求中的合理部分,我国应当有所回应,但作为对等互利贸易关系的另一方面,我国应当在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出口限制、中资在美投资准入限制及投资保护等议题提出诉求并要求回应。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和进一步推进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应当在互利互赢的基础上探索在经贸关系领域与美国的合作与政策对接,例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的潜在对接。

在美国从多边主义全球化大潮中退出的情况下,中国的崛起实际上有了更大的空间。4月5日,惊雷巨响的巨额关税烟雾弹把其保护主义倾向的贸易政策完完全全地摆在了全世界人民面前,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对此作出反应,各大指数均现不同幅度下跌,市场对于美元的信心也受到打击,美元随即下挫。货币的根本支撑终究是国民经济,倘若美国继续坚持其“贸易战”烟雾弹那样的极度保守的对外经贸政策,美元走弱几乎与美国经济将衰退一样不可避免。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应当多管齐下,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例如中国在3月26日启动了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合约,这是我国在争取国际油价定价影响力上迈出的历史性一步,这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此外还应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推动离岸人民币结算体系完善,在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投资人提供便利,减少汇率风险的同时,将人民币打造成真正的国际货币。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这一贸易争端所体现的美国诉求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机遇。“美国第一”既然要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而我国企业又在寻求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发展,二者倘若加以对接,其中互利互惠的协同效应将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方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事实上目前已经有金龙铜管集团阿拉巴马州工厂、福耀玻璃俄亥俄州工厂、比亚迪加州电动大巴工厂等通过这一思路打入美国市场,实现企业国际化的成功案例。

对于美国许多地区来说,中国企业的投资毫无疑问将为死气沉沉的经济带来活力,困扰政府管理者的失业问题也将得到缓解,作为交换,企业也往往会得到土地和财政政策上的众多优惠。美国阿拉巴马州托马斯维尔市威尔科克斯县是全美国有名的贫困县,当地方圆几个县市甚至在近半个世纪以来都没有一家制造企业。金龙铜管集团在2011年宣布选址威尔科克斯县建立其美国工厂,生产制冷设备的铜管零部件。阿拉巴马州政府为金龙集团提供了包括建厂现金补助、用地费用优惠、工人培训、变电站和路桥设施在内的优惠与支持。掌握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金龙铜管集团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很快在美国市场立足,在解决当地贫困和就业问题上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化企业。

把握住“美国第一”政策机遇,进军美国市场也有利于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是中国企业实现在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上的翻身好时机。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一直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底端,从事贴牌加工、装配等劳动力密集型低附加值业务。而今经济形势已然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原本业务难以为继,国家经济和许多企业亟待转型发展。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加工制造业务中积累了大量经验,长期的研发投入也造就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新兴中国企业,在电子行业、互联网行业方面中国企业的创新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当下中国企业跳出微笑曲线底部,转型到产业链顶部的投资、研发、销售环节,重塑其所在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条。




[1] 参考白轲(Larry Backer)教授受德黑兰时报(Tehran Times)采访时表达的观点。

No trade war likely: Prof. Larry Backer, Tehran Times, April 7, 2018, pp. 1, 7, Available at https://lcbackerblog.blogspot.com/2018/04/text-of-my-tehran-times-interview-no.html

No comments: